【关注】医生经常被问的三个问题,你问过几个?
生病时,身边朋友难免会关心:“得的什么病啊?”“什么原因啊?”“严不严重啊?”
这3个问题是大家最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患者就诊时医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医生是怎么回答这3个问题的呢?患者又需要做什么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兴元和主治医师李伟带来相关介绍。
首先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问了病情的基本情况。
“得的什么病啊?”问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或不适,是定位问题;“什么原因啊?”问的是引起不适的原因,或者是疾病的大概性质,如炎症、肿瘤等,属于定性问题;“严不严重啊?”问的是病情的严重程度,属于定情问题。
医生是如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判断的呢?
医生就病人所表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形成诊断和治疗意见,不外乎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患儿不会说、不想说或说不清楚,导致儿科也被誉为“哑科”,这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挑战。不过,儿童不会伪装,患儿的不适可以通过精神状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真实地“说”出来。
问诊:问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形成初步印象。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医生通常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如果是咳嗽,需进一步询问咳嗽的特点,比如一天中何时咳嗽最为明显,是否影响工作、生活及睡眠,咳嗽有无痰液、能否吐出痰液、何种颜色等等。医生会对不同的症状,进行类似的问诊,结合患儿或家属的回答及儿童的肢体语言,最后形成初步的印象。一般来说,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不适,多是呼吸道问题。如果是呕吐腹泻,多提示消化道问题。
体格检查: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接下来进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进行进一步分析。例如肺部听诊时,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听诊双肺有无异常呼吸音,如听到湿啰音,也就是常说的水泡音,则提示有分泌物,为了能听清这些水泡音,医生常常让患者大口吸气,并在多部位,特别是在双侧肺的底部听诊,以减少漏诊。
有时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咳嗽加重,有痰,听诊出现湿啰音,家属经常问,是不是疾病加重了?其实正好相反,有些病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肺部实变逐渐吸收,本来不通气的气管(听不到啰音),逐渐通畅时,气流通过含有少许分泌物的气管,则能听到湿啰音,痰液逐渐排出,是疾病好转的表现。
辅助检查:通过前面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如果能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则不必进一步辅助检查。若仍不能明确疾病性质,或需要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则需要辅助检查。辅助检查项目较多,需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取舍。辅助检查简单的分为以下两类: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影像检查(超声、X线片、CT、核磁共振等)。
医生就是经过上述详细的问诊、仔细的查体以及合理的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抽丝剥茧,到最后水落石出的。
病人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患者就诊前需准备好必备物品,如身份证、医保卡等。如果有之前的就诊记录和用药情况等,也可以一并提供给接诊医生。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使用电子医保卡了,的确方便很多。若患者的病程较长或较复杂,建议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把相关的检查单、影像片子、诊疗经过等相关资料准备好,熟悉自身的疾病情况、发病的日期、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有利于医生更及时准确地分析病情,给出最妥善的处理。
有时医院病人较多,提前网上预约挂号,规划就医路线,按照规定时间挂号就诊,若等待时间过久,建议备些水以及少许食品。在候诊时,可以把自己本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写下来。在就诊中,要如实客观地回答医生的问题,不隐瞒和不夸大病情。就诊结束时,若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询问,按时复诊随访。
如果患者是家中的孩子,那么则需要家长尽可能的提前为患儿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对患儿进行诊疗。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关注】医生经常被问的三个问题,你问过几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