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委员们给出的点阵图中位数,对于今年底的加息终点预测从6月FOMC的3.4%左右大幅提高至4.4%左右。
这意味着相比当前的基准利率水平,多数委员预计年内还有至少超过100bp甚至125bp的加息,也就是说余下两次会议(11月和12月)或需要分别加息50bp甚至还有一次75bp加息。
此外,对于2023年的利率水平也由6月FOMC的3.8%大幅上调至4.6%,到2024年出现下降。(来源:中金公司)
关注点三:美联储如何看待通胀和经济前景?
在相对激进的加息路径下,美联储也相应调低了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2022年的实际GDP增速从6月的1.7%大幅下调至0.2%。(来源:财联社)
同时,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随着激进加息的推进,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在减少。这一较为谨慎的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对未来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2?
我们去复盘美联储的本轮加息周期,这是今年的第5次加息,此前4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分别加息25、50、75、75个基点。
很多投资者已经能够对美联储加息如何影响A股说的头头是道了,挖掘基也已经写过文章,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四种担忧的声音进行了理性的剖析:
- 担忧一:造成情绪恐慌和风险偏好降低,北向资金流出?
- 担忧二:美元指数走高、人民币贬值,外资回流?
- 担忧三:美债收益率上行、中美利差倒挂加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
- 担忧四:美国若因紧缩陷入衰退,或将影响国内出口形势,扰动经济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这篇文章发布日期是在9月14日(上周三),是美联储公布8月CPI数据的次日,受此影响当时全球市场集体恐慌,一片“腥风血雨”。
从那天起至今,仅仅过了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了5个点,深证成指跌了6个点,创业板指跌了9个点,相信投资者朋友也有感受,市场大面不断。(数据来源:Wind)
重要外部原因就是超预期的CPI数据再市场让美联储加息或有缓和的预期落空,产生了对于9月更加激进加息的担忧。
其实,不仅是从上周开始,自8月底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会议讲话以来,鹰派言论一直是近期主流基调,市场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在通胀上行风险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美联储会更加坚定抗击通胀的决心,且经济增长需要向抗通胀让步。
习惯抢跑的A股已经通过接连的调整对美联储或将激进加息的事件利空提前进行了预期和消化。
但是“预期差乃一切波动的来源”,悲观预期提前消化后反而利于靴子落地后风险偏好的稳定。今年的前4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A股市场都出现了类似的表现
因而挖掘基觉得,9月加息事件和海外波动对于A股接下来的扰动或较为有限,未来A股走势还是“以我为主”,由国内自身的经济复苏情况、流动性环境和整体风险偏好所决定,那么“以我为主”的反弹行情到底什么时候来临呢?
3?
有投资者作了一个统计:7月5日至9月22日,A股的这轮调整已经持续了80天,为什么还没见底?
观察今年来大盘的走势,会发现从4月下旬起大幅反弹后,进入三季度出现较大的波动,特别是近期回撤更为剧烈。
除了外部扰动外,另一重要原因在于之前推动市场反弹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稳经济增长的信心和期待,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显现出来,从而导致股票市场出现波动。
但是这种情形从历史复盘来看也曾多次出现过,是底部反转后“倒春寒”的主要原因。
我们以上证指数为例对历次底部回升阶段后的调整阶段进行复盘,发现底部反转后经常存在“倒春寒”,回吐反弹期间的部分涨幅,短则十几天,长则三四个月,而决定“倒春寒”的时间、幅度以及后续行情的强度的主要是当时经济基本面及预期。
比如说:
1)2008年金融危机后及2020年新冠疫情后,市场均经历了强复苏,修复阶段后经历了较短的调整后便进入了主升浪。
2)2016年供给侧改革实施后,在周期和地产的带动下经济逐渐复苏,但经济动能弱于08、20两轮,调整至最低点经历了43天。
3)2012年全球衰退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复苏始终未得到有效验证,2019年工企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始终为负,市场仅走出结构性行情,这两轮调整天数远长于其他几轮。
(主要参考:中信建投策略:调整尾声,逢低布局)
而目前的A股市场:
- 宏观层面看,继523国常会出台稳增长33条之后, 8月24日国常会推出稳增长19条,更加注重政策落地,有利于提振未来1-2个月的信用和经济增长。
- 微观盈利和流动性层面,2季度单季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非金融同比增长0.2%,二季度或是全年盈利底,且增速下降幅度略低预期,当前市场的剩余流动性环境好于预期。
在经济周期增长动能恢复、企业盈利呈现弱复苏、剩余流动性宽裕和风险偏好总体上企稳的背景下,预计A股市场受美股波动的影响有限,大势或将继续保持震荡,但结构性机会仍将反复活跃。
在后续宏观基本面进入改善和验证阶段后,叠加较为宽松的流动性,A股市场将会再次开启一个有利的时间窗口,出现较好的反弹行情。
4?
从A股历史来看,几个月的调整和波动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如果因此就轻易离场,很可能就会错过后面的机会。
比如在2020年7月,上证指数短期大幅反弹至3400点之后,开始了近5个月的反复震荡,此后在同年12月恢复上涨,并在2021年2月最高涨至3700点上方。(数据来源:Wind)
如果投资者在那5个月的震荡中按捺不住提前离场,那么大概率也会错过后期市场大涨。
类似情况同样也发生在今年。上证指数从去年末的3600点上方一路跌到今年4月27日的2863点,此后开始强势反弹,到今年7月4日已经涨到3400点上方。
(数据来源:Wind)
如果投资者在上半年的震荡中提前离场,那么大概率也会错过二季度超过500点的反弹。
其实,基金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不断创造的价值增长,而这一过程必然需要时间去积累。只要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那么股市长期也将是上涨的,只要持有的时间够长,最终大概率都能够分享到股市的收益。
以偏股型公募基金为例,根据中信证券数据统计,自2018年初以来,持有时间越长,正收益概率越高、累计收益也越高,持有3年,正收益占比接近100%。如此看来不妨保持在场,耐心等待情绪冰点之后的修复。
今天就先说到这,祝大家投资理财顺利~~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A股有望超跌反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