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亚洲 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视频,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江南名士丨徐祯卿:苏州南诗北渐的杰出代表

江南名士丨徐祯卿:苏州南诗北渐的杰出代表

zhaojiaying 2025-03-20 在线选购 10 次浏览 0个评论

原作者:吴斌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徐祯卿是如此低调,以至于在苏州人的记忆里似乎查无此人,可一旦提到曾经与他齐名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又显得似曾相识。徐祯卿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并称为“吴中四才子”。这与古装剧《金装四大才子》中的周文宾撞车了。

《金装四大才子》剧照 图源网络

然遍查史书,未见周文宾斯人只言片语的记载,更无书画、诗词、文章传世,难以匹配其才子身份。细究之下,只在明代剧本《三笑》中有过出场,不过一个戏份寥寥的配角;到近代越剧《王老虎抢亲》中,周文宾成为一个以男扮女装为特点的主角,名声大噪,这恐怕是被人误解为四大才子的原因之一。

徐祯卿知名度低有其自身原因。唐祝三人都擅长绘画,徐祯卿却精于诗歌。唐伯虎与文徵明都生于1470年,祝枝山生于1461年,大他们十岁,尚可归于一辈人物。徐祯卿生于1479年,出生最晚且33岁就去世,与三人略有代差。徐祯卿相貌不出众,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为了让四大才子在相貌才艺方面一致,别人就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兼擅绘画的周文宾,替代徐祯卿的位置。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祯卿名列四大才子,却绝非虚有其名,其诗歌造诣,冠绝一时,被称为“文雄”。后北上入京为官,加入“前七子”的文学团体,影响深远。在历代苏州本土作家中较为少见。

唐代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尝言:“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表明江南是国家财政的支柱,苏州是重中之重。等到宋代靖康之变后,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苏州繁荣更盛,先后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赞誉。苏州的文教事业也益发昌盛,尤其范仲淹整合私学后,苏州籍名士数量呈井喷之势。然纵观太伯奔吴以来的历史,徐祯卿之前能够引领全国文坛的苏州人,不过三位,即西晋陆机、唐代张旭、北宋范仲淹。

西晋一统全国后,为防江南生乱,将当地世族领袖迁徙到洛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陆机、陆云兄弟,号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陆机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被誉为“太康之英”,又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唐人张旭的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后被唐文宗诏定为“三绝”。张旭不光本人书法冠绝一时,书法传承上亦是代不绝人。书坛亚圣,四大楷书家之一的颜真卿是其直传弟子;草书与他合称“颠张狂素”的怀素,则是他的再传弟子。

唐 张旭 草书古诗四帖全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至北宋初年,苏州更是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范仲淹散文可观,写词也可成家,“碧云天,黄叶地”、“塞下秋来风景异”诸句亦可亲,传唱一时。

北宋 范仲淹楷书道服赞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上述三人,成就虽高,文学上却未成气候,后继乏人。陆机北上,本来就有作为南方质子的嫌疑,后卷入八王之乱漩涡后,殒身其间,诗文并无传人;张旭以书法著称,传世诗文并不算多,《全唐诗》中收录的诗作都已被后人考为伪作;范仲淹心忧天下,诗词文章于他不过小道,后续未有传人。徐祯卿却与上述三人不同,他作为前七子的重要一员,影响明代诗歌一百余年。

当时的文坛,流行“台阁体”,文风靡弱沉寂。北方士人在李梦阳的带领下开始反思,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所谓复古,多是以古人之名,行创革新之事。比如唐代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貌似倡导时人研究先秦两汉的散文风格,反对辞藻华丽、附会形式而缺乏内容的骈体,实际却是用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发挥散文“文以载道”的功能。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罗马与希腊的古典文化为旗号,实际的目的是倡导个性解放与追求人文主义精神。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康有为就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将孔子打造成一个变法先驱,以期实现变法的主张。

清 康有为 行书五言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个优秀的复古运动,必须有三个要素:文艺主张、反对对象、示范作品。但在徐祯卿加入前,李梦阳为首的复古运动却存在着较大缺陷,影响力不大。当时的文坛领袖李梦阳极力反对李东阳以“馆阁体”领导全国文坛。因为“馆阁体”源于宋代,而宋代文人为了突破前人的樊篱,独辟蹊径,甚至为了求新求变,不惜损坏诗歌的美感,逐渐走上了理性化和俚俗化的道路。李梦阳主张写文章要以秦汉文章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体为榜样,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更主张真诗在民间,要求诗歌创作深入民间,汲取营养。他更多是凭直觉发现了馆阁体的弱点,得到了当时人的响应。但因为其自己本人创作水平一般,其主张的“诗必盛唐”又处于含糊地带,复古运动处于“破而未立”的尴尬境地。比如他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所创作的《榆台行》:

榆台高,高风吹树梢。都摇摇,

台下都羊走都蒿。

山头看,看日落,觱策四面吹,

军中白旗身姓谁。

向前看,有河河水深,彼不怕死。

我亦人力,能拔虎尾。

人虎或两存,归为鬼雄荣尔魂。

南宋 陈居中(传)鞑靼狩猎图(局部)弗里尔美术馆藏

这首诗描写了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的情况,颇为浅显,缺少韵味,难称佳作。却已经是李梦阳《乐府古诗》中难得佳品。可见李梦阳本人缺乏支撑其理论的文学素养。这种困局随着徐祯卿通过科举考试,入京为官而破解。当徐祯卿北上京城后,李梦阳热情接待对方,盖因徐氏以诗歌名满士林。试看其在吴中写的七律《文章烟月》:

风霜独卧闲中病,时节偏催壑口蛇。

篱下落英秋半掬,灯前新梦鬓双华。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会待此心销灭尽,好持斋钵礼毗耶。

从首联的“闲中病”可以看出,当时徐氏正在家中养病,“独卧”更是表现了一种孤独寂寥之感。颔联的“落英”、“灯前”以及“鬓双华”更是将孤寂推到了极致,使得徐氏内心忧愁、早生白发。颈联的“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一句与全诗情调不合,却写出了江南的人文荟萃与烟火繁华,更是一句难得的佳句。尾联的“毗耶”是佛教语,乃维摩诘菩萨的居所,流露出徐氏有出家遁入空门之意。该诗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带有浓厚的吴中文风,是明代难得一见的佳作。李梦阳初次与徐祯卿会面时显得非常激动,他在《与徐祯卿论诗书》中记载道:

仆西鄙人也,无所知识,顾独喜歌唫,第常以不得侍善歌吟忧,间问吴下人,吴下人皆曰:“吾郡徐生者,少而善歌吟,而有异才。”盖心窃向往久之,闻足下来举进士,愈益喜,计得一朝侍也。

李梦阳是甘肃省庆城县人,因此自称西鄙人,“鄙”是边远地方的意思。“盖心窃向往久之”表明徐祯卿在入京前就名声远扬。因此在李梦阳的安排下,徐祯卿不仅被北方士人争相结交,更是加入到前七子这个有志革新的团体中。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祯卿作为前七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在复古运动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带来优秀的诗歌作品。一个诗歌流派,除了旗帜鲜明的文学主张,还需要成熟的优秀作品引领时代。徐祯卿的诗歌格调高雅,纵横汉唐,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比如,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他也因边军抵抗外敌不利而作《榆台行》:

榆台高以临匈奴,匈奴之罪当夷。

战不利,师被围。

师被围,士无粮,渴无浆。

拔剑仰天诀,壮士饿死亡。

弃尸不保,蹂藉道傍。

嗟尔从军之人,行不来归。

奈之何,心伤悲。

徐祯卿的这首诗相比较李梦阳而言,更悲怆,感情也更充沛,更合乎于汉代乐府诗的韵律。从徐氏在诗歌上的造诣,也能明了他在“前七子”中的地位。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吴中四才子中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徵明的诗,文徵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明诗综》在比较徐祯卿与李梦阳诗歌时曰:“李气雄,徐情深”,“情深”是徐氏诗歌的基本特征。徐氏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吴中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恰如其分。最能表现“徐情深”的是其怀念母亲写的两首《先母讳日》:

一林鸟散五更钟,十载松楸怨恨重。

犹胜生儿不识面,眼中粗慰有音容。

头颅长大日堪衰,十二年前哭母孩。

岁月不知生死苦,儿身渐老骨成灰。

徐祯卿的母亲在其十二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徐祯卿与其感情深厚,写过很多悼亡诗。弘治十六年(1503年),他在苏州扫墓时写的《先母讳日》最具代表性。诗中的“一林”“五更钟”“十载”“十二年”等词汇,表明先母逝世已经非常久了,久到墓前的树苗都长成参天大树了。“眼中粗慰有音容”,表明了徐祯卿无时无刻都在怀念慈母的音容笑貌,回忆着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岁月不知生死苦,儿身渐老骨成灰”一句,更是直接表明徐氏思念之深,以致身体消瘦。

唐 母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第二,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徐祯卿不但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不俗的成就,在理论上也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谈艺录》更是被当成文学复古运动的指导思想。《谈艺录》的创作时间目前尚存争议。但据徐祯卿本人、同时代人及后世学者的言论和记载来看,即便徐祯卿在结识李梦阳之后又对《谈艺录》有所修补,但其主体部分当完成于吴中时期,其中反映出的创作理念和主张也基本上可以统摄其一生的文学思想。《谈艺录》中颇多精辟警策见解,是难得的精品。前七子对它推崇备至,甚至以反复古著称的钱谦益,也赞赏道:“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谈艺录》的核心思想是“情”,徐氏诗学思想的其他侧面,皆在此前提下衍生而来。徐氏在《谈艺录》中特别记述道:

诗家名号,区别种种。原其大意,固自同归。歌声杂而无方,行体疏而不滞。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臆,诗以言其情,故名因昭象。

在徐祯卿看来,强烈的抒情性乃是诗,与其他体裁得以区分的最根本原因。徐氏不仅在理论上强调诗歌的核心为“情”,他的诗歌更是以情感深挚而著称。笔者随意在其《迪功集》中选一首诗《送萧若愚》:

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

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该诗是一首常见的送别诗。一、二句写送别时彼此的心情。句中“深”字涵义丰富,情味深长,它既指道路的漫长、险隘,也指徐氏送别时的深情厚意。“亦”字,承上句兼写双方,“心”字见出我的友情之深。三、四句写对友人旅途的系念。“不知”点出了旅程之遥,与首句“深”字相应。“千山万壑暮猿吟”,这句是景语。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有力地烘托了友人旅途孤寂、悲凉心情。这首送别诗,不着一愁、叹、伤、怨等词,却写得情真意切。以“迢迢湘水”比离愁,使无形之情思形象化、具体化;以“千山万壑暮猿吟”之景烘染离愁,更加浓了离情的色彩。可见徐氏的既能构建以“情”为核心的诗学理论体系,又能在其诗文中恰到好处的进行实践。有力的助推了前七子的复古运动。

钱钟书先生非常崇拜徐祯卿,因此将自己的诗论也命名为《谈艺录》。钱钟书的《谈艺录》结合中西方手法来探讨“诗眼”、“文心”。这种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的巅峰,难以被超越。徐祯卿的《谈艺录》是前七子复古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钱钟书的《谈艺录》更是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意的重要著作。两人跨越五百年的时光,在诗学理论上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钱钟书《谈艺录》 图源网络

徐祯卿取得这种成就,其实不光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更多是苏州地区的一个杰出文学代表,前七子的这种文化主张,苏州地区的文人早在明初就在大力践行。吴中地区自明初遭到了全面的整肃。文人在政治的高压之下,失去了个性的尊严和自由。比如“明初诗文三大家”的高启,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写了《咏梅》: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其中“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句,更是高妙绝顶。这样杰出的诗人,却因文辞被诛。使得吴中诗风由元末的绮丽繁华,一变而为低沉哀婉,趋于质朴平实。该时期吴中文坛的代表人物为徐有贞、王鏊、叶盛、吴宽一类的馆阁大臣,他们虽也推崇台阁体典正的文风,但从他们身上已可隐约见出些许转变的苗头。等到弘治正德年间,随着明初高压政策的缓解。吴中地区的工商业迅猛发展,城市也渐渐恢复了活力,再次形成了崇文氛围。对于该时期的繁荣,王錡的《寓圃杂记》曾有过详细描述:

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羞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材辈出,尤为冠绝。作者专尚古文,书必篆隶,骎骎两汉之域,下逮唐、宋未之或先。此固气运使然,实由朝廷修养生息之恩也。

“专尚古文,书必篆隶,骎骎两汉之域,下逮唐、宋未之或先”可以看出,吴中文坛已经走在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北方士人前面,早就走出台阁体与性气诗的窠臼,实现了复古创新。为何最终徐祯卿可以入选前七子,而不是早于他出生的唐祝三人?这恐怕主要与他们的科举不如徐祯卿有关。

明 吴伟 树下读书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徐祯卿在科举考场上颇为顺遂,远超唐祝三人。唐伯虎曾贵为解元,却陷入科场舞弊案,终身不得进入官场,自此游荡江湖,埋没于书画之间。祝枝山前后五次参加乡试,31岁艰难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成,勉强当了个知县。文徵明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老来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而徐祯卿却在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举人,时年23岁,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时年27岁,之后担任过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等职。徐祯卿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又在诗文上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自然很轻易地融入到前七子中。

虽然重视情感是前七子的共同特点,但再没有谁能像徐祯卿一样,将“情”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而这种用情至上的思想实际来源于吴中文化的传统。“情”的本质是“真”,吴中士人向来崇尚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吴中士人大胆批评宋明理学对于人性的禁锢,其中,表现得最激烈的是祝枝山。他提出“学坏于宋”,指斥“道学”是“伪学”,认为宋儒言行不一,造成“恶伪”,走向道德的反面。《明史》中就曾记载道:“吴中自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传说者赠益而附丽之,往往出名教外。”

但真性情并非只有“放诞不羁”这一种表现形式,持身严正,恭谨端方也是真性情的体现。比如文徵明、徐祯卿俱为方正君子。《明史》就曾以“和而介”来评价文氏,“和”即温和、和谐,“介”则为耿直、有骨气之意,可见其为人。徐祯卿则是心无旁骛,专力诗学,“不喜饮酒滛荡,狂诞谢礼检。但喜洁窗几,抄读古书,间作词赋,议论以达性情,摅胸臆之说,期成一家言,以垂不朽。”

虽然这两个群体之间在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别,但由于都是自我真性情的表现,故而在任情自便、各从所好的同时,亦能互相包容,不强人以同己,彼此之间迥然不同的生活趣味非但没有造成间隔,反而可以让他们相互赏识。如文徵明和唐伯虎,“寅稚冠之岁,跌放不俭约,衡山文璧与寅齿相俦,又同井閈;然端懿自持,尚好不同,外相方圆,而实有塤篪之美。”恰好文、唐二人同岁,又能互相包容,自然情同手足。徐祯卿和唐伯虎,更是相交莫逆,现举徐氏的《怀伯虎》为例:

寒窗灯火张生梦,京路风霜季子金。

两地相思各明月,关山书尺几销沉。

明 唐寅 毅庵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京路风霜季子金”是指徐祯卿上京赶考,却凑不出路费,唐伯虎变卖家产,仗义相助。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在和睦相处的同时,难免会相互影响。在唐、祝放荡不羁的行为中,仍可见出对自我尊严的保持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文、徐高洁的人格里,也不免融进诗酒风流的嗜好。这种对个体的尊重、对真实的强调,正是吴中文化重主观、重个性的基础,也是徐祯卿诗学思想的核心要素。

明朝中期的复古运动虽几乎同时崛起于北方和南方的大地,但因为苏州并非政治中心,核心成员又多为布衣,故而造成的声势远不能与北方相比。徐祯卿以进士及第的机会,积极向北方文学集团靠拢,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借鉴,不仅使自己的创作糅合了双方的特色,更重要的还是实现了两地的互动融合,一方面将北方文学的雄健气质带入了南方,另一方面也将南方文学的华秀风调引入了北方,从而引领了南北文学交融的潮流,实现了南诗北渐的壮举。

参考文献:

1.【明】徐祯卿:《徐昌谷全集》,许允元松涛阁本。

2.【明】徐祯卿:《迪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明】祝允明:《怀星堂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5.【明】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6.【明】李梦阳:《空同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8.【明】王錡:《寓圃杂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

9.【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10.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1. 陈书录:《明代前后七子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声明:本馆原创文章转载,须经馆方授权。公益原创文章插图,图片版权归属于收藏地或创作人。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江南名士丨徐祯卿:苏州南诗北渐的杰出代表》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江南名士丨徐祯卿:苏州南诗北渐的杰出代表》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东岳路门面转让最新信息  开阳县道路最新信息  琴台村拆迁信息最新  武汉金溪最新房价信息  恩城恒通最新信息  新疆农场最新招聘信息  乘驰重工招聘信息最新  米高影业招聘信息最新  最新汽车后市场信息  汕尾后厨招聘信息最新  肥城装修工招聘信息最新  河池抛光工招聘信息最新  三台大选最新信息  汇善谷招聘信息最新  偃师翰林苑最新价格信息  洞头别墅求租最新信息  辽宁疫情最新数据信息云  本溪最新拍卖信息网  东莞东城备案价最新信息  最新招聘信息外卖骑手  广西桂林招电工最新信息  巫山旅游信息网最新  民航局纪检最新信息  经河集团招聘信息最新  西安IQC最新招聘信息  吕梁公馆最新房价信息  深圳返广州最新通告信息  肃宁最新招聘信息今天  苏州最新冲压工招聘信息  惠阳司机最新招聘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教育| 于都县| 琼海市| 诸城市| 阿拉善右旗| 淳化县| 合水县| 茶陵县| 德州市| 沧源| 靖远县| 措美县| 萍乡市| 和静县| 封丘县| 体育| 贺州市| 浮山县| 衡山县| 宜川县| 太湖县| 古交市| 南平市| 防城港市| 涞源县| 漯河市| 天柱县| 朝阳区| 富阳市| 合江县| 嘉义县| 大城县| 芜湖市| 阳信县| 平度市| 安陆市| 宁海县| 福清市| 渝北区|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