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再生稻发展导引》正式印发,旨在推动再生稻种植技术提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导引从种植模式、技术要点、品种选择等方面深度挖掘,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再生稻发展导引》,为我国再生稻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行动指南,本文将深度挖掘《再生稻发展导引》的内容,分析政策导向,探讨再生稻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再生稻发展导引》的印发背景
1、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再生稻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生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再生稻种植周期短,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1、明确再生稻发展目标
《再生稻发展导引》提出,到2025年,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产量达到150亿公斤,实现再生稻种植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
2、优化再生稻种植区域布局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布局再生稻种植区域,重点发展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海南岛等适宜区域。
3、推广再生稻优良品种
加强再生稻品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再生稻品种,提高再生稻产量和品质。
4、优化种植技术
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再生稻种植效益。
5、加强政策扶持
加大对再生稻种植的财政、金融、科技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再生稻。
再生稻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再生稻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生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再生稻种植周期短,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4、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竞争力
再生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再生稻发展导引》的印发,为我国再生稻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行动指南,在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再生稻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关注再生稻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